近两年,张召忠的战争理论图书成为热销品牌,“张召忠现象”的产生说明了公众国防意识的提高,但在这一现象背后,也有一些让我们感兴趣的问题。本期两篇意见相左的文章或许能让我们有所思考。 张召忠先生是出版界的红人,他的大名已成为书市上的金字招牌,张氏战争理论的畅销不仅为出版商和他本人带来红利,至少也令普通百姓更为关注国防,于公于私都不是坏事。
张先生借北约轰炸科索沃一炮而红,此后其声音和文字不断见闻于电视、报纸和书市,不到两年的时间,光书就出了五本数百万字之多,张先生的写字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一般读者的阅读速度,如此高产,对严肃的理论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。
但是,不能因为高产和快手作风就断定张先生的理论或他写的书有问题,问题在于他的理论和书到底有没有问题。张先生的最新作品《网络战争》正在热卖之中,2000年1月出版,首印两万(该书版权页上的印数),一个月后旋即加印两万(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公布的印数),不仅销售强劲,更有大小媒体追捧,一时间《网络战争》竟成了未来战事的权威指南。但找来一读,倍感失望。
全书17章386页,真正谈到“网络战争”的不过前面7章128页,不及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。听起来确实耸人听闻,但事实如此。从128页以后,所谈便尽是高技术误区,网络时代的人才,“听企业家给我上课”,“创新创新再创新”,“尾随还是超越”,还有什么“网络泡沫知多少”,网络时代咋学习,光看这些,与其说张先生所谈是“网络战争”,倒还不如说他讲的是“网络商战”,或是“网络时代如何实现人生价值”要来的准确。
而在前面的128页,张先生也往往东拉西扯,想哪儿说哪儿,胜似闲庭信步。一会儿未来学,一会儿黑客大会,一会儿“猫”的原理,一会儿又是米特尼克的传奇经历,好不热闹。老实说,水分太多,不相干的资料(多数是网上扒下来简单改写的新闻剪报)引用的也太多。张先生对20年前的托夫勒和奈斯比特的喜爱程度,显然要超过任何国外的前沿军事专著。也许在张先生的眼里,一本书只要被人贴上了未来学的标签,便永远是未来学,好比可以喧闹几百年的诺查丹玛斯预言,再过上多少年也不会过时。
水份多,我想原因大抵有两种,一是江郎才尽,肚子里的那点东西倒腾光了;另一种是让编辑追得没处躲没处藏,着急交活儿,只好临时拼凑。这两种情况张先生好像都有,对前一种,我建议他还是暂时封笔——老张啊老张,您该歇歇了,多研究些踏踏实实的学问,多备些干货,不能光知道一饿肚子就喝凉水,等到天下大乱狼烟四起再玩命儿出书也不迟;而后一种情况,看似情有可原,实则是作者的道德问题,我不准备原谅,就冲书上印着的26块钱定价,也得说个“不”字。
老话说,“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”,张先生的这本书热闹倒挺热闹,但内行也看不出有啥门道。我认得的一个参谋,就直言不讳,说张召忠的书哄哄老百姓还成,打起仗来谁要拿他当真,才怪!
好在是这样,否则倒霉的就不仅仅是掏钱买书的读者了。